事實上就是歌仔戲《孟麗君》。問題是每個人寫的劇本都不同,為了有所區分並強調劇本重點,九八年底郁珺將劇本改寫後,刪去當初我為了新生所寫的場子,並加入她自己的理念,更改劇名為《女相國》。
《女相國》是齣宮廷戲,這也就意味著演員們的表演要趨向傳統。排起戲來每一個人都卡的很厲害,遇到這個問題最嚴重的是飾演孟麗君的郁珺。沒唱過戲的人都對她說「妳本來就是女生啊」!但是她在此前,在劇團的《冤家路窄》裡演個瘋瘋癲癲的秦逍遙,演完後又接演「臺灣春風歌劇團」的《雪夜客棧殺人事件》,演一個笨笨的客棧老闆,此時卻要演一個美麗、聰明、堅強、有魅力的女子,跨越的幅度真的很大。
同年三月,先讓她和「春風」的李佩穎,在延平分館搭擋演出〈遊上林〉、〈天香館〉兩折。響排時,看慣了她演小生的樂師們,都覺得很不習慣。演出前在後台化妝,化妝師也忍不住一直笑。但到了演出時,郁珺完全呈現出一個小旦應有的樣貌,其美麗的程度也很令人驚豔。
雖然說我覺得她那天的表現不錯,但排練起全本大戲,她還得練著在每一場調整「旦」與「生」不同比例的演出方式,何時像男人多一點?何時又得像女人多一點?練習穿著生平第一件曳地長裙走路,還要面對比佩穎更不適應她演小旦的許秀婷,這兩個小生演員演愛情戲,不適應的狀況讓她們自己都焦躁了起來。
作一齣戲真不是件容易的事,何況宮廷大戲需要很多演員,雖然經費短缺無法給觀眾較多的視覺享受,但找人充場面總還是要的。這齣戲是我有史以來用團外演員最多的一次。每一個導演排戲的方式都不太一樣,須要許多的磨合功夫。難為她們也都努力的支撐到最後。
圖一:一般歌仔戲演出《孟麗君》一劇是不會開打的,九一年為國北師製作的這場演出,一開場就讓皇甫家兄妹對上蕃兵,大靠、長槍、七星刀、雙槍、群盪子,一個朋友笑說一開場就知道是淑芬的作品。
圖二:當時服裝由「再興青年越劇團」支援,加上由越劇改編的劇本,看起來很越劇。